視頻報道
相關文章
-
【垂體瘤/垂體代償性增生】真腫瘤?假腫瘤?火眼金睛來辨別
光陰的故事 這是一個”知恩感恩”的故事,十四年的光陰流逝,把當年的小女孩兒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大姑娘,可那份感恩2018-11-02
-
腦子里長的瘤竟然病灶在肺部!@所有人,腦轉移癌了解一下!
前幾天,一篇名為《女子劇烈頭痛、惡心干嘔,一查竟是癌癥晚期!只因平時沒這習慣……》的文章在網上熱傳。講述2018-09-03
-
當腦腫瘤來襲,親屬團怎么都扎堆跑到了這里?
聽說過組團購物、組團旅游,您聽說過“組團看病”嗎?在首都醫(yī)科大學三博腦科醫(yī)院神經外科二病區(qū),這里就住過很2018-08-27
-
當腫瘤發(fā)生腦轉移后該怎么辦?
近日,來自江蘇的王女士(化名)住進了首都醫(yī)科大學三博腦科醫(yī)院神經外科二病區(qū),王女士今年55歲,三年前發(fā)現(xiàn)乳腺2018-08-06
-
手術一次切除4個大腫瘤背后發(fā)生了什么?
導讀:不久前,首都醫(yī)科大學三博腦科醫(yī)院收治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,該患者不僅受腦瘤疾病困擾多年,而且查體發(fā)2018-05-22
患了聽神經瘤,這兩個人的不同做法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局.....
2018-09-18 16:51 作者:三博腦科醫(yī)院
聽神經瘤又叫蝸神經鞘瘤 ,它是內聽道附近(“耳朵眼”對應的顱骨內側的骨孔)的神經起源的良性腫瘤。癥狀在早往往表現(xiàn)為聽力下降和耳鳴,后期隨著腫瘤增大壓迫其他神經及腦干、小腦,逐漸出現(xiàn)面部麻木、吞咽困難、聲音嘶啞、眩暈、平衡共濟功能減退,嚴重時將出現(xiàn)癱瘓、劇烈頭痛等。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因腦干功能嚴重受損、腦積水、腦疝等危及生命。
在王浩然醫(yī)生的聽神經瘤診療經歷中,曾出現(xiàn)過兩例結局截然不同的病例:
病例一患者小韓
患者小韓,24歲,建筑工人,左側肢體活動受限2天就診。因生活難以自理被工友及家人送至醫(yī)院,檢查發(fā)現(xiàn)“聽神經瘤”。
追問病史,原來早在5年前,患者就已出現(xiàn)右耳聽力下降, 3年前右耳聽力完全喪失,但因為周圍非醫(yī)療人士都認為“耳朵聾了就不可能再恢復”,仍然不檢查、不治療,直到近出現(xiàn)明顯的左側肢體活動障礙,才到當?shù)蒯t(yī)院就診。頭顱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聽神經瘤已經達到5.3cm,腦干和小腦受壓嚴重,同時已出現(xiàn)腦積水。轉至我院。
腫瘤大小超過5cm
浩然醫(yī)生說:“如果再繼續(xù)拖延,也不排除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脅。”
經我院第1次手術治療,患者的腫瘤占位解除、不再有生命威脅,經幾個月康復理療,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恢復接近正常水平(手指末端精細運動尚欠佳)。但是,由于術前腫瘤巨大,對周圍神經的壓迫過于嚴重,支配面部肌肉運動的面神經已經失去功能,患者出現(xiàn)面癱,不得不在3個月后行二次手術。
第二次手術,是把部分舌下神經(支配舌頭運動的神經)和面神經連接到一起,如果神經能夠順利沿殘存的面神經生長,患者的面神經功能也將逐漸好轉。半年后,患者的面部運動幾乎接近正常。對于一個20多歲的患者,這樣的手術結局已是不幸中的萬幸。
浩然醫(yī)生總結到:“小韓就是典型的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,一是認識不夠,二來經濟條件有限,所以在腫瘤早期(也就是5年前聽力開始出現(xiàn)問題的時候)并未引起患者足夠重視,才導致今天較嚴重的癥狀和較復雜的治療過程。也許5年前盡早手術,不僅不必二次手術還能很好的保留面神經功能。好在,小韓兩次手術后的結局都算滿意,比較幸運?!?/p>
病例二患者小李
患者小李,男,30歲,職員。一周前接電話時意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左耳幾乎聽不見,自行調整作息觀察1周未緩解。外院檢查,頭顱核磁共振檢查提示“聽神經瘤”,直徑約2.5cm。
腫瘤大小不足3cm
起初,小李還不能接受自己顱內長了瘤,上網各種查資料,各種資料均介紹“聽神經瘤”為良性腫瘤,故不以為然,后了解到會影響面神經功能,故來我院手術治療。
手術很成功,腫瘤幾乎全切、又避免了面神經功能受損,還保留了患側術前僅剩的部分聽力,用小李自己調侃的話說:能在單位領導面前能證明他動過手術的證據(jù)就是耳后的一道手術疤了。
浩然醫(yī)生說:“小李的腫瘤發(fā)現(xiàn)的較早、治療及時,手術難度和風險都在可控范圍。他幸運在癥狀較為典型,聽力障礙出現(xiàn)較早,患者本人也比較重視,故治療結局比較好。如果未予重視,推遲3-5年,結局或許就不一樣了。”
疾病科普:聽神經瘤
由于面神經、聽神經和前庭神經共同進入內聽道這一狹小的骨孔,這三根神經往往被聽神經瘤腫瘤壓迫、粘連或破壞的為嚴重。
前庭神經
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前庭神經就是腫瘤起源的神經,很多在手術前已經沒有了功能,手術后更是無法保留。
聽神經
聽神經是特殊感覺神經,也是功能為脆弱的神經之一,對其功能的保護一直是聽神經瘤手術的重大挑戰(zhàn)。當然,隨著腫瘤的增大,手術的難度和風險也隨之明顯提高。直徑大于3cm的聽神經瘤,術后聽力保留非常低。
面神經
面神經支配我們的表情肌,控制我們額部和口唇的運動以及閉眼動作,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“顏面”所在,其功能障礙就會引起我們俗稱的“面癱”。
除了“顏面”問題,面神經還負責我們的眼淚和口水的分泌以及舌體前面大部分的味覺,而且這幾樣功能還非常重要。不“流眼淚”和”眼瞼閉合不全”將引起角膜潰瘍,甚至威脅視力;不能“嘗味道”和“流口水”則直接影響胃口和消化。
目前,聽神經瘤手術面神經功能的保留相對較高,經過一段時間,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恢復。只要腫瘤不是太大或者少數(shù)其他情況,手術過程中我們就不用太擔心會出現(xiàn)“顏面”問題。
如果腫瘤為2.5cm或更小,術后一般僅有聽力的問題和早期輕度的面神經癥狀。一旦腫瘤增大到4-5cm或者更大,術后則可能出現(xiàn)較為嚴重的平衡共濟功能障礙、吞咽和咳嗽困難、聲音嘶啞、面部麻木。更嚴重的將出現(xiàn)肢體癱瘓、昏迷,并可能危及生命。這種情況下面神經功能保留的可能明顯降低,即便功能保留,也不能恢復到“正常狀態(tài)”。
對于完全“面癱”的患者,還有一些“修復”手段,為經典的就是“面-舌下神經吻合術”,就是病例1中患者接受的手術。這種手術雖然能夠恢復部分面部肌肉功能,理想狀態(tài)可讓患者眨眼和“笑”的自如,但無法讓他正常的分泌口水和淚水,不能“哭”的自然。加上味覺以及神經成活情況等問題,“修復版”的遠不及“原版”的神經“好用”。
“
聽神經瘤的發(fā)病率較低,在所有聽力障礙的病例中僅占一小部分,從前由于頭部影像檢查門檻相對較高,加之大眾對它的認識不夠廣泛,很多病人即便去醫(yī)院就診,也不一定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。但近年來,醫(yī)療水平逐漸提高,影像檢查的門檻明顯降低,醫(yī)保覆蓋范圍和報銷力度也大為提高,大量聽神經瘤患者能夠早期發(fā)現(xiàn)和治療,像病例1中那樣留下終生遺憾的病例逐年減少,絕大多數(shù)都是病例2這樣療效較為滿意的病例。
看到這些進步,作為醫(yī)生,我們非常高興,不僅是因為病例1那樣棘手的病例少了,更是因為我們能夠努力解決諸如“保留聽力以及更好的修復面癱”這類的問題。當然,大眾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視也是促進醫(yī)學進步的重要因素。這也印證了歷史學家阿諾德.湯因比的觀點—“科技進步是文明進步的結果”。
——王浩然
提醒大家
如果出現(xiàn)耳鳴、聽力下降等早期癥狀的時候能夠足夠重視,盡快就診,早發(fā)現(xiàn)早治療,聽神經瘤這種疾病對患者的損害將明顯減小,小韓的故事也不會重演。不僅如此,如果我們能夠對顱腦疾病有一定的了解,重視自己身體的變化,及時就醫(yī),做到早期診斷和治療,絕大多數(shù)顱腦疾病將不再可怕。
專家介紹
王浩然
2007年畢業(yè)于吉林大學白求恩醫(yī)學部,同年進入首都醫(yī)科大學開始研究生階段學習,師從于春江教授,先后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。 2010年開始于首都醫(yī)科大學三博腦科醫(yī)院神經外科從事臨床工作。
在腦膜瘤、神經鞘瘤、垂體瘤、膠質瘤、生殖細胞腫瘤、腦轉移瘤、顱骨腫瘤、膽脂瘤等顱腦腫瘤,以及腦積水、顱骨缺損等常見神經外科并發(fā)癥的診斷與治療方面,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、的治療理念和嫻熟的手術技術。經治患者對治療效果和診療過程滿意度頗高。
以作者發(fā)表論文4篇,SCI收錄2篇,參與編著2部專業(yè)著作,參加了多項國家及市級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。
(轉自:于春江團隊微信公眾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