蛛網膜囊腫,屬于先天性良性腦囊腫病變,是由于發(fā)育期蛛網膜分裂異常所致。囊壁多為蛛網膜、神經膠質及軟腦膜,囊內有腦脊液樣囊液。囊腫位于腦表面、腦裂及腦池部,不累及腦實質。多為單發(fā),少數(shù)多發(fā)。本病多無癥狀,體積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,可產生神經癥狀及顱骨發(fā)育改變。本癥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,男性較多,左側較右側多見。 蛛網膜囊腫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和繼發(fā)性(外傷性及感染后)兩大類。先天性蛛網膜囊腫是腦脊液被包圍在蛛網膜內所形成的袋狀結構,不與蛛網膜下腔相通。繼發(fā)性者由于蛛網膜粘連,在蛛網膜下腔形成囊腫,內含腦脊液。 按部位不同可分為顱內型及脊髓型兩類。顱內型多位于腦表的相關腦池。脊髓型可位于硬膜外,硬膜內或神經鞘膜,引起相關神經根性癥狀、體征。
病因病理
先天性蛛網膜囊腫
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為常見類型,其發(fā)病原因尚不全清楚,有以下推測:①本癥發(fā)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(fā)育時,有小塊蛛網膜落入蛛網膜下腔內發(fā)展而成。即囊腫位于蛛網膜內,鏡下可見蛛網膜在囊腫四周分裂為兩層,外層組成囊腫表面部份,內層組成囊底,在軟腦膜與囊底之間仍有一蛛網膜下腔。②還有人認為在胚胎發(fā)育時,由于脈絡叢的搏動,對腦脊液起泵作用,可將神經組織周圍疏松的髓周網分開,形成蛛網膜下腔,如早期腦脊液流向反常,則可在髓周網內形成囊腫。③因本癥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異常,如囊腫內有異位脈絡叢、大腦鐮局部缺失以及眶板、顳葉及頸內動脈缺失等,均證實本癥發(fā)生基本原因為腦發(fā)育不全所致。蛛網膜囊腫不斷增大的原因目前亦無統(tǒng)一意見,可能是:①囊腫壁有小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,腦脊液自此孔不斷流入囊內,小孔起活瓣作用,因顱底動脈搏動,使囊腫逐漸增大。亦可能某種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顱內壓增高。②囊內有異位脈絡叢,分泌過多的腦脊液,不能吸收所致。③有的病例囊腫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,囊液中蛋白增高,囊內、外滲透壓差異引起囊腫逐漸增大。④囊內或囊壁上靜脈出血,使囊腔迅速增大。
感染后蛛網膜囊腫
腦膜炎后因蛛網膜局部粘連而形成囊腫,囊內充滿腦脊液。大多為多發(fā)性。多見于兒童。常見于視交叉池、基底池、小腦延髓池、環(huán)池等處。腦脊液循環(huán)通路受阻。
損傷后蛛網膜囊腫
軟腦膜囊腫。其發(fā)生機制為損傷造成顱骨線形骨折,伴硬腦膜撕裂缺損,其下方蛛網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網膜周圍邊緣處粘連,引起局部腦脊液循環(huán)障礙,致局部蛛網膜突至硬腦膜裂口及骨折線內,在腦搏動不斷沖擊下漸形成囊腫,使骨折邊緣不斷擴大,稱為生長性骨折。囊腫可突于頭皮下,同時亦可壓迫下方的腦皮層。囊內充滿清亮液體,周圍有疤痕組織。如外傷時軟腦膜破損,則腦組織亦可疝入骨折處,并有同側腦室擴大,甚至形成腦穿通畸形,本癥多見于嬰幼兒。
#
癥狀
本病起病隱襲,多無癥狀。一些體積大的蛛網膜囊腫可出現(xiàn)與顱內占位病變相似臨床表現(xiàn)。
⑴ 顱骨發(fā)育異?;蚓揎B畸形,特別多見于小兒;
⑵ 小兒期的鞍上池囊腫可表現(xiàn)為抬頭-低頭頭部活動,即玩偶頭樣癥狀;
⑶ 左側中顱凹囊腫可合并注意力不集中癥(ADHD);
⑷ 頭痛,但不是所有頭痛患者均有蛛網膜囊腫;
⑸ 癲癇;
⑹ 腦積水(腦脊液聚集過多);
⑺ 顱內壓增高;
⑻ 發(fā)育遲緩;
⑼ 行為改變;
⑽ 惡心;
⑾ 偏癱(一側肢體無力或癱瘓) ;
⑿ 共濟失調(肌肉運動不協(xié)調);
⒀ 幻聽;
⒁ 早老性癡呆, 多合并Alzheimer氏病。
老年患者 (>65 歲) 癥狀
老年患者 (>65 歲) 癥狀與慢性硬膜下血腫或正常壓力腦積水相似:
⑴ 癡呆;
⑵ 尿失禁;
⑶ 偏癱;
⑷ 頭痛;
⑸ 癲癇。
部位相關癥狀
⑴ 幕上囊腫可類似美尼爾氏病癥狀;
⑵ 額葉囊腫可出現(xiàn)抑郁;
⑶ 左顳葉囊腫可有精神癥狀。左額顳葉囊腫更多地表現(xiàn)為述情障礙;
⑷ 右側裂區(qū)囊腫可導致在61歲左右出現(xiàn)新發(fā)精神分裂癥;
⑸ 左中顱凹囊腫可有幻聽、偏頭痛和發(fā)作性幻想;
⑹ 多數(shù)神經外科醫(yī)師認為蛛網膜囊腫與精神疾病存在一定關聯(lián)。
#
疾病診斷
常規(guī)應用CT和MRI檢查一般可以確診,僅在少數(shù)情況下針對中線部位鞍上和后顱凹病變,應用腦脊液對比劑或流量測定檢查。對于認知功能還可應用簡易精神評分量表(MMSE)進行評價。
鑒別:腦室系統(tǒng)上皮樣囊腫、大腦半球上皮樣囊腫。
#<